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我分享如何運用 Heptabase 打造結合 Vibe Writing 概念與 AI 寫作輔助的高效創作流程。透過視覺化筆記、主題板管理和 AI 協作,我將零散靈感轉化為有邏輯的內容。這不只是筆記,而是一套能推動長期內容輸出的系統。如果你正在找方法提升寫作效率、從知識中創造價值,這篇文章會是你邁向進階創作者的起點。
還在複製貼上 AI 寫作指令嗎?跟你分享一套獨創的「氛圍寫作(Vibe Writing)」流程,結合 Heptabase 筆記與 AI 寫作功能,教你如何利用 Heptabase 輔助寫作,與你的個人筆記對話,創造出真正有靈魂的作品。
最近社群正好開始興起 Vibe Coding,讓任何人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 App。但作為文字創作者,我需要的是一個「幫助我寫作、創造靈感的工具。」
終於,我找到了答案—— Vibe Writing (氛圍寫作),白話來說就是 AI 寫作。
Vibe Writing 的核心概念與 Vibe Coding 相似,但舞台上的主角不同:
簡單來說,氛圍寫作就是與「過去的你」和「你吸收的知識」進行一場深度對話,讓 AI 聽候你差遣,為你淬鍊出獨一無二的作品。
實際體驗過 Vibe Writing 後,我認為:
AI 時代不再需要從零到一,人類最重要的工作是畫龍點睛。
你的 AI 寫作是否充滿「AI 味」?
想用 AI 提升寫作效率,產出的內容卻總像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,充滿著「據了解」、「總結來說」的制式套路。
雖然市面上有無數的 AI 寫作工具,但它們似乎都無法解決一個根本問題:如何產出真正帶有「我」的風格與觀點的內容?
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,我花了兩年時間,從試用各種工具到深度實踐,終於找到一個解方。
它不是另一個 AI 文案產生器,而是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,我稱之為——Vibe Writing (氛圍寫作)。
你可能會問,這跟用 ChatGPT 有什麼不同?
答案是「原料」。
透過 Heptabase 進行氛圍寫作,你能產出的是一份全世界獨一無二、專屬於你的 Output。
這是任何大型語言模型都無法取代的核心優勢。
氛圍寫作的精髓,在於改變 AI 的「原料」。
我們不再餵給 AI 冰冷的指令,而是讓它沉浸在充滿你個人風格的「氛圍」裡——也就是你的筆記、靈感與日記。
我的實踐工具是 Heptabase,因為它的「視覺化白板」與「Chat 功能」是實現這套流程的完美組合。
創作始於紀錄。
我使用 Heptabase 手機 App 的 Voice Note 功能,做到「先記錄,後思考」。
優點:
下圖為例:
視覺化白板 (Whiteboard) 是 Heptabase 最強大的功能。
我會將近期捕捉的靈感卡片、過去的日記、甚至一整本書的讀書筆記,像便利貼一樣在白板上自由拖曳、連結,建構出一個思緒地圖。
下圖是我為《Die With Zero》這本書製作的筆記地圖,它成為了我思考和輸出的基礎。
Heptabase Chat:見證奇蹟的時刻。
在白板上框選所有你想對話的卡片,右鍵點擊、將它們貼到 Heptabase Chat 視窗中,你可以開始用「人類問句」與你的知識庫對話了。
這解決了 AI 寫作最難的「Prompt 指令」問題。你不需要設計複雜的指令,只需要像跟朋友聊天一樣提出問題。
舉例來說,我框選了 Die With Zero 這本書的筆記後,直接說:
「根據卡片幫我寫一篇脆文,會爆的那種。」
產出如下圖:
整個過程就像 Vibe Coding,只不過舞台上表演的,是你腦中所有的文字靈感與知識脈絡。
想知道具體操作過程,可以參考我的這隻短影音:【用 Heptabase Journal + Chat和過去的自己說話】讓 AI 幫你復盤日記,找出你不知道的隱藏關聯
以下是我最常用的三個指令,分別對應不同的場景:
因為原料完全來自於你,AI 自然能模仿你的語氣,產出真正「像你」的內容。
而且整個過程都在 Heptabase APP 內完成,不需要開多個 AI 視窗來回複製貼上,讓寫作心流不中斷。
最近,我和《閱讀進行式》 的Andy 聊到 《The Pathless Path》這本書,他邀請我做一集 Podcast 訪談,
他也是 Heptabase 重度用戶,於是他直接跟我分享白板後,讓我能透過 Chat,一窺他的思想
兩人大腦,正式連接 (Link start!)。
我開始向「Andy 的思緒」提問:
1.「根據 Andy 的筆記,這本書最顛覆你價值觀的觀點是什麼?」
2.「Andy 當初是選擇主動提起 gap month 3 個月,現在 Shiuan 則是決定停止找全職工作,給自己 gap year,請根據【白板筆記】內容,提供我們兩人可以思考、深度對談、或批判性思考問題」
3.「設計一份 Podcast 採訪大綱,請使用邏輯連貫、有淺入深的方式,參考知名 podcast 雙人訪談的風格(如 DOAC, Tim Ferriss show)」
AI 產出的回答,會基於 Andy 與我的卡片與思考,如果有外部資料它也會另外調動。
那一刻,我感覺像在跟他的大腦直接對話。
這就是「氛圍寫作」最神奇的地方——它讓知識與思想,真正地串連與共鳴。
最後我們也順利把這本書的訪綱生成。
不敢說 Heptabase + AI 寫作幫助我們省了多少時間,但絕對幫助我們挖出更多有意義的訪談議題。
興奮且很有價值。
我認為兩個都熟悉 Heptabase 的使用者,能這樣即時地共享、交流彼此的白板筆記,是一件 「非常罕見」 且 「特別」 的經驗。
特別是因為 Andy 的白板筆記用得很好,有種高手過招般的思想碰撞。
Andy 則說 :
這是既私密又神奇的體驗。
由於 Andy 是白板擁有者,能看到我如何跟 AI 對話,他特別提到
「能看到別人如何與自己的筆記對話,就像是直接窺探到一個人的思考脈絡。」
這本身是一件非常 「私密」 的事情,因為思考的過程通常是深藏在腦中,不會輕易示人的。
當透過科技如此直觀地被看見時,他得以了解我是如何整理思緒和組織想法的。
Ans: 靈感主要來自於軟體工程界的「Vibe Coding」。
工程師、PM 能透過 Cursor/ Replit/ Windsurf 與 AI 快速協作創造產品,我便思考如何將此模式應用於文字創作,最終發展出以個人知識庫為核心的 Vibe Writing 方法論。
Ans: 不能。它的定位是「AI 輔助寫作」的極致。
AI 負責將你的零散思緒「組織」和「催化」成結構化的初稿。但最終的潤飾、情感注入與觀點定奪,仍然需要你這位「指揮家」來完成。
Ans: 這正是「氛圍寫作」的起點。就像 Vibe Coding 不用會寫程式一樣, Vibe Writing 不需要會寫作。
從今天開始,每天用 Voice Note 記錄 3 個想法,哪怕是抱怨或流水帳。一週後,你就會擁有第一批能與 AI 對話的「原料」。
Ans: 最大的不同在於「視覺化白板」與「以卡片為單位」的思維。
這讓你不是跟單篇文件對話,而是與一個由無數想法組成的「卡片」對話,能激發更深度的連結與洞察。
Ans: Obsidian 跟 Heptabase 各有千秋,我認為這就像是 Android vs. Apple,看你喜歡哪種生態。
Obsidian 勝在開源社群,適合工程師、或有時間開發、研究外掛的 Geek;Heptabase 則是官方封閉 App,雖然開發速度不能跟開源社群相比,優點是上線的功能都很穩定,不用擔心 bug。使用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專心寫作筆記。
Ans: Heptabase 是我認為目前最適合的工具,因為它的「視覺化白板」和「多卡片對話」功能是此流程的核心。
但理論上,任何能讓你整合多篇筆記並與之進行 AI 對話的工具,都能實踐 Vibe Writing 的精神。我會選擇 Heptabase 最重要的原因是:
我相信 Heptabase 團隊開發能力,讓我不用擔心在 AI 賽道上落隊。
與其花時間學習如何對 AI 下達天花亂墜的指令,不如花時間紀錄你獨一無二的生活與思考。
只要學會 Vibe Writing with Heptabase,你每天最重要的事,就是專心紀錄生活。
剩下的,就交給 AI,讓它以你獨一無二的人生經驗,為你表演一場精彩的創作。
AI 時代,每天 CP 值最高的一件事就是寫日記。
梁文宣
如果你想了解學習更多 Vibe Writing with Heptabase 的教學,歡迎訂閱我的頻道:自由宣言 Productivity FlyWheel
每週與你分享更多關於 Heptabase、AI 工具的小技巧。
我從 2023 開始使用 Heptabase ,有太多場景可以分享,我只希望更多人、更早認識這個美好的工具。
我會在 Line 交流群 Heptabase 氛圍寫作(Vibe Writing )|AI 特助計畫 持續分享。
如果想知道第一手資訊,歡迎你免費加入,一起交流學習。
加入方式:
讓我們一起每天滴灌學習新的 AI 寫作、創作技巧。
感謝你看到最後,如果你想追蹤我線上課程心得、學習筆記,邀請你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周免費獲得我更多精選內容,讓我們一起打造自由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