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上個月在IG分享我跟女友租屋處新的辦公擺設,大家看到照片後都為女友的座位抱屈(IKEA折疊椅+折疊桌)。我決定幫女友升級椅子,事隔21個月再次來到 Backbone 選購新的工學椅。
Backbone 的實體店面在東門捷運站,過程中我也跟經理閒聊、分享我用戶第一線的使用心得、相談甚歡。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細細分享「Backbone 工學椅21個月久坐深度評測、工學椅挑選指南」。
如果你有訂閱我的電子報,你就會知道我平均會花20%資金在投資「生產力」上。在我的理財價值觀中,我相信生產力是有所謂「複利效應」的長期投資。
回首過去近3年疫情期間,我每年都打著「防疫工程」的名號,為我的租屋處進行生產力升級:
綜觀上述3期的防疫工程中,如果你問我:「哪一個品項是我認為最值得的投資?」
若要我選一個,我認為:
在我說明原因之前,我想讓各位回憶自己從小坐過的椅子,你還記得你坐的第一張、第二張….直到現在的椅子,每張椅子個別的差異嗎?
我相信大部分人 0-18 歲的椅子,都是在一般搭配家具行搭配桌子買的,那時因為「傳統家具觀念」– 著重木頭用料好壞、是否與家具色調搭配。
雖然可以根據身高調整座椅高度,但是沒有扶手。
一張 $200折疊椅,是我18歲離開家裡後,陪伴我宿舍、到台北流連的夥伴。用這張椅子由於沒有扶手,所以受非常易痠、肩頸酸痛是日常,經常要跑按摩店,長期下來也累積一筆可觀的數字。
雖然一度考慮要不要買「好一點的木椅子」,但之後考量「搬運不便」於是遲遲沒有升級。
從上述經驗可知,我們過去購買椅子時反而更注重「家具配色」、「搬運便利性」、「價格」,卻沒有注重「坐的品質」。
為什麼我們經常忽視「坐的品質」?
是什麼改變我的觀念?
由於大部分椅子沒有扶手可以依靠( 就算有也通常無法在打字時倚靠 ),我發現長期居家辦公使用時手會很痠痛。小時候讀書沒有扶手還好,但現在每天都使用電腦超過8小時,我認為有扶手的椅子是必要的。
當我決定要升級坐椅後,我也發現其實很多高檔的木椅子其實價格也不便宜,那還不如直接用工學椅取代木椅子?
至少我認為「椅子坐得健康」理當應要比「椅子放著好看」更重要,工學椅也比較不怕運送刮傷撞壞等等
對年輕人來說,價格是唯一的考量。我原本也是納悶:「為什麼我要花那麼多錢在椅子上?」直到我來到體驗門是試坐各款椅子,才發現:「工學椅真的有差。」
工學椅坐上去的時候你會同時有沙發的釋放感,但又不會有脊椎傷害。坐過網椅墊後再回去坐 IKEA 塑膠椅墊,真的會感到諾大「股感」壓力(屁股很痛)。
2021年台灣疫情爆發後,我們公司開始進行全遠端工作,在IKEA椅子上工作實在克難,於是下決心買好一點的人體工學椅。
原本只打算花$4,000搞定,但最後捏爆預算買了 Backbone Kangaroo 這張約 $7,000 的工學椅。有頭靠、扶手、升降功能,甚至比公司的工學椅還要高級
我認為工學椅值得作為投資的原因有三個:
身為買了兩張工學椅,陪朋友跑了4次實體店面的「工學椅椅客」,我今天就不藏私,直接把我挑選工學椅的經驗、走過的坑分享給讀者:
市面上流行的工學椅有三種:
大多是比較好的公司才有,讓面試者面試時就能感受到公司的福利威力
~ $10,000,大多是模仿賽車椅皮製,「看起來非常舒服」,但實際上非常熱且不透氣,沒開冷氣會流汗黏膚
一般通路很少,價格實惠,有限體驗空間
我是如何做選擇的?
因為預算有限,一秒刪除頂規 Herman Miller。我有一度考慮電競大廠的賽車椅,但考量皮椅夏天一定要開冷氣否則會噴汗,考量電費、長期皮革保養不易。
我最後選擇台灣代工廠自出品牌工學椅(多為網椅布),坐過網椅墊後再回去坐IKEA塑膠椅墊,真的會感到諾大「股感」壓力(屁股很痛)。
最後為何選擇 Backbone?
當時我就是跟朋友去台北三創,一間一間地去體驗各家不同品牌的工學椅。原先預計購買一間網路廣告打很兇的(F開頭)工學椅,價格不到$4,000,本來很心動。結果在三創一試坐才發現非常軟、完全沒有支撐性。雖然價格非常吸引人,但會有種鈔票丟到水裡面的厭惡感。
我之後去知名B家試坐多家椅子,也發現工學椅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的產品,花錢升級感很明顯,於是我當時就把原本$4,000的預算漸漸拉到$7,000。
我最後是看一個做音樂KOL去 Backbone 體驗的影片,於是就選擇體驗看看,當時我先在官網上鎖定幾張預算內的椅子,一張是 Backbone 招牌 Kangaroo,另一張是Bear,並直接線上預約體驗時間。
改變我想法的YouTuber現場體驗影片: 打造自己的人體工學椅!Backbone | 椎座工學
實體體驗一如過去解說非常詳細、有耐心,我們一共試了5張椅子 (Kangaroo, Peacock, Bear……)
測試各種不同配件:從頭枕、椅墊、扶手(坐完兩年發現這也很重要)、底座、輪子都可以客製。
1. 你想要主打支撐背還是支撐腰部?
以Backbone為例
我的建議是:由於我個人是久坐上半身常會偷懶滑下去(錯誤示範),當初是選擇「主打靠腰的Kangaroo」,好固定我久坐後腰的位置。這21個月來也有所改善
女友因為經常駝背,認為Bear兩間頰骨能更提醒他坐姿,而這次比較蠻驚艷的是Backbone有為女生推出小椅墊,特色是坐墊比一般椅子寬小5公分,更適合小隻女生,包覆感、安全感更強,因此女友最後選擇購買Bear mini。
2. 你想要哪種坐墊?
我的建議是:家用的話裡直接選網椅吧,通風涼快省冷氣費。
3. 挑選哪種扶手?
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認為扶手不重要,扶手的重點就是「有扶手就好」?
其實我認為扶手是僅次於坐墊重要的選擇,扶手跟你的椅子環境、椅子使用習慣有很大的關係
我最後選擇3D旋轉扇形,我非常喜歡將扶手向內凹,讓我鍵盤打字時非常順手。
4. 其他客製化選擇
使用Backbone兩年,我的感想是:
以下我整理幾個我特別有感的生產力、健康改變:
工學椅除了讓坐姿健康外,也有久坐不痠手的優勢,能間接拉高我們在電腦前的生產力,是有複利效應 (Compound Effect)的生產力投資。
如果說運動、健身是主動的「投資健康」,那麼工學椅就是被動的「投資健康」
因為:
身為一個數據分析師,當然也要用簡單的數據來自我分析一下使用工學椅之後對我的改變:
你/妳平均一年按摩幾次?
我發現自從上班後,「按摩」變成經常性開銷,許多周圍的上班族也是,過去從來沒有按摩的習慣,但自從開始上班之後,按摩就變成「定期休閒娛樂」
我記得在購買工學椅以前,我至少每3個月會去按摩1次,泰式按摩一次至少要花 $1,000-$2,000。
自從買了工學椅以後,不知為何我發現:自己按摩的頻率大幅降低了!?
以前常一起去按摩夥伴還問我:「你最近壓力比較小哦?怎麼不按摩了?」
我粗略估算一下,最近2年我去按摩的頻率下降到每半年1次,從數據上來說我因為工學椅導致:去按摩舒壓的頻率下降了 50%,換句話說這張椅子也幫我「省錢」。
這邊如果硬要以投資報酬率 (ROI)來估算:
如果再搭配上殘值,辦公室椅子二手價至少 1,500,那麼ROI甚至會更高。
當然,如果會因為按摩次數變少、導致單次按摩花費增高,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(上次跑去6星集按摩夭壽讚)。
另一方面,我也注意到最近幾次的按摩部位有所改變。
過去當師傅問我:「哪邊需要加強?」
我一定都說:「加強肩頸部位。」 → 久坐打電腦的文明病。
不過最近幾次去按摩,我反倒是說:「加強腿部。」
主要是為了健身後乳酸堆積的放鬆、舒展,很少再請師傅按摩肩頸,從這個角度來看,也說明工學椅確實有讓我的肩頸不再那麼緊繃。
以上就是我使用 21 個月後對 Backbone 椅子的評價。
與其他 Herman Miller、電競廠牌的椅子相比,Backbone 價格相當實惠,從入門款、中階款、到高階款,從$3,000、$7,000、$15,000+也都有提供相對應的椅子。
在這兩年坐過無數的椅子後(我常陪朋友去試坐),我認為 Kangaroo 這把 $7000的椅子應該是萬元以內最強的工學椅。
對於很少DIY的我,最擔心的就是組裝的部分。我記得曾為了組裝IKEA的抽屜書桌花了一整個下午過。
不過 Backbone的設計非常簡單易懂,除了附上組裝說明書,也可以參考網路教學影片,不出 30分鐘就可以完成。
由於我兩年前才組過一次,這次故意讓女友一人組看看,看看她會花多少時間(順便看她有沒有DIY天賦),於是自己跑去玩遊戲。
沒想到我遊戲第一場才玩不到 20 分鐘,她就進來說:「組好了!」
我整個嚇傻:「竟然組得比我當初還快!?」(再次打擊自己的DIY信心)
如果說Herman Miller是頂規代表,那 Backbone 肯定是客制實際代表,能提供高度的客製化,打造一支專屬自己的椅子。
從:
a. N 種座椅(應該超過10種)
b. 2 種坐墊:網布 vs. 軟墊
c. 2 種坐墊大小:正常 vs. 女生版
d. 3 種扶手:一般 vs. 3D vs. 扇形旋轉
e. 2 種底盤:黑尼龍 vs. 金屬
f. 2 輪子:一般 vs. 靜音輪
g. N 種網子配色:頭枕、椅身、椅墊甚至還可以不同色(如下圖)
我個人覺得這個配色非常有活力,也意外的耐看。
客製化這點絕對是 Backbone最強,可以讓個人充分發揮創意、添入個人特色。
另一方面,我也因為這是自己專屬打造的椅子,坐上去更有情感、更喜歡。
誰適合買購買?
如果你符合上述條件,那就趕緊下訂一張 BACKBONE工學椅吧!目前台灣最大的幾間賣場都有販售哦
為什麼我認為現在適合購買微奢消費品?
以下內容僅限電子報訂戶,如果如追蹤最新的文章觀點,請訂閱我的電子報
喜歡我的分享,也可以參考我其他數據優化生活實際案例:
1. 2023 德國 Emma 床墊100天睡眠心得|用真實 AppleWatch 數據來評
2. Inbody 30天增肌計畫:如何透過Inbody(H20B) Data-Driven實現精準增肌
3. 2023 最棒的生產力投資—FUNTE 升降桌— 90天深度評測+最客觀 Apple Watch 數據分析
如果想追蹤最新的文章觀點,請訂閱我的電子報,每周日免費獲得我更多精選內容,讓我們一起打造自由人生。